作者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4-06-05 12:40:38
打印
字体大小

中法时尚60年「下」:让巴黎祛魅,懂中国语境

记者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4-06-05 12:40:38



历史的路径选择,最终不能脱离普罗大众的意志。党史学家萧冬连的著作《筚路维艰》以不到二十万字,将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进行了高度凝练的总结。


而中国时尚的崛起,恰恰正是自身体制、内部社会,与外部市场这三者有机演变的最好的切片样本,也正是迎合着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球产业链条对资源要素重构的旺盛需求,中国率先为全球输出新的主张、新的价值,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国。


据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采访中透露的数据,中国加入WTO这2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数据,从2001年的543.2亿美元变成了2022年的3233.45亿美元,并不断创造历史。


卓越成就的背后是“先进的制造体系、巨大的内需市场、海量投资资本”,时尚业观察者张喆将这三点称为当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三大王牌”。他说:“其实海外同行还是很羡慕我们的,很希望与我们合作。”



走进中国市场、投出中国资金


2022年,老佛爷百在深圳开设华南区首家精选概念店


合作的主要主张之一,正来自于雄厚的“中国资金”,如山东如意集团,曾在2016年收购法国SMCP集团53%的股权,并开拓旗下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的中国电商渠道,但随后由于如意集团的债务问题以及疫情等多重影响,其对SMCP集团的输血不足,导致五名中方董事会在股东大会上被解除职务。另外,浙江森马集团、拉夏贝尔公司也曾分别对法国童装Kidiliz公司、法国成衣品牌Naf Naf投资并许诺重力发展,但不幸失言。


法国媒体对这类现象的分析中曾有一些相对客观的解读, 他们指出中国投资人有时会收购一些已经陷入困境的品牌,法国人其实很高兴找到投资者,但收购就像是赌注,不可能总是成功。


“在时尚世界,中国投资者也常常低估了发展品牌的难度”,《费加罗报》有篇报道里的这句话相对中肯且有力,法国女装联合会主席Pierre-François Le Louët对此解释是:“这是一项需要技巧、注意力、考虑完美和细节的技能,还要有漫长的坚持不懈。”


有意思的是,中法建交的历史长卷也辩证地证明了另一件事——法国时尚业者同样低估了在中国发展的挑战。


在上海工作、生活近10年的马修・施纳德告诉Fashion Network,“老牌的法国品牌只需凭借一个法国标签和一个陈旧的形象就能打入中国市场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中国的新品味更深地植根于中国的语境之中——这种语境拥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和一套讲故事的优先顺序,这就要求法国品牌更加注重本土化”。

“南橘北枳”的法国奢侈品百货Galeries Lafayette是个典型的案例, 自从把自己的中文名定为“老佛爷百货”开始,法国人“美丽的野心”便昭然若揭。

1997年,老佛爷百货首次进军北京王府井,首战折戟,仅开业一年便关门。五年后,法方联合香港零售集团I.T联手合资卷土重来,据悉,西单老佛爷百货开业筹备了三年,投资规模约4200万欧元,法国老佛爷百货公司董事长Philippe Houzé对此解释“为了成长,我们必须在新的领土上建立自己。因此,我们决定重新启动国际发展。”然而,从公开的销售业绩来看,西单老佛爷直到2016年上半年才转亏为盈,销售额突破1亿元,难称优秀。

2019年,老佛爷百货重金入驻上海陆家嘴商圈的L+Mall,开设买手店老佛爷精选 EDIT,集纳中国、法国及其他海外品牌和新锐小众设计师品牌,实现中国本土化和国际品牌的平衡,还尝试通过数字化手段,在营销方式以及客户体验上做文章。然而从中国媒体的报道来看,多在感叹其“难成人气中心”。

想在中国购物中心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很多中文报道把老佛爷百货在中国水土不服归因于“买手制”基因以及消费者画像上,即他们期待的客群是喜欢“高端小众”品牌的人。

“想要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还是要在产品结构上做大变化,最起码要有一支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在地化设计队伍,搞出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来,这也是要下大功夫的,花大代价的……”,张喆在分析欧美时尚企业在中国“水土不服”时指出。“为了促进人才流通,法国也开展法国学生中国行的教育项目,据张喆的介绍,他一直参与教学的全球时尚管理专业EMBA项目,由法国时尚学院(IFM)、纽约时装学院(FIT)和香港理工大学(Poly U)三校合办,在过去十数年里,他每年组织安排法国学生来上海的相关企业走访学习。”这个专业不是我发起的,可以说“一直参与教学的”。

老佛爷百货也确实不断在调整策略,力求突破。2023年,老佛爷百货与合生商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借力合生,老佛爷或以“店中店”的集合形式,进驻更多购物中心,加速自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实现2025年新开10家店的目标……这个诞生于19世纪的百货巨头仍在奋勇争先,扭转各种姿势读懂中国市场。

作为法国青年企业家协会驻上海主席,马修给更多想来中国大展拳脚的法国团队建议:“想在中国立足的外国品牌需要给自己取一个好的中文名,同时要有法国风格。对于普通外国品牌来说,与本土品牌合作被视为一种尊重。对于知名品牌来说,表现出谦逊而不是机会主义是很重要的。”


开明的精英主义

ICICLE的首家全球旗舰店,位于巴黎乔治五世大街35号

Isabelle Capron自2013年以来一直担任之禾卡纷(Carven)集团的国际副总裁,她曾助力集团收购了处于破产边缘的法国时装品牌Carven,并负责集团的巴黎设计中心、旗舰门店以及海外拓展的计划等业务。

曾在Lanvin、Fauchon工作多年的她,对加入诞生于中国上海的时尚集团之禾义无反顾,用她的话,“我们展示了一种来自中国,但面向整个世界的时尚,强调一个新的品质和精致的‘中国制造’。 ”

她认同集团创始人叶寿增和陶晓马夫妇的时尚理念,致力基于“天人合一”的古代东方思想,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创造舒适、环保的当代时装,这对伉俪在2023年获颁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功绩骑士勋章,以表彰其在可持续发展事业以及法中友谊与艺术交流做出的贡献。

Isabelle Capron觉得在当下时尚行业面临数字化和可持化的挑战,而之禾ICICLE作为生态时尚领域的先驱,为时尚产业探索了一条良性的全新道路,品牌善用亚麻、羊绒、羊毛、丝绸等自然材料制作服装。同时,展示健康、自然、和幸福感。随着中国近40年的繁荣,也促使人们有了可持续消费的欲望,而在西方,人们需要绿色消费。“有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我称之为注重地位但不是炫耀的奢华——可持续奢侈品将在其中表现踊跃”,她指出,“这是一种新的开明精英主义(Un nouvel élitisme éclairé)。”


让巴黎祛魅

CHENPENG 2024秋冬系列,灵感来自设计师从小耳濡目染的景德镇陶瓷文化

“开明”也是法国时尚发展的关键词,巴黎时装周的秀场,据前法国高级时装工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的叙述,直到1970年代都还存在两三家时装品牌占尽风头,其他品牌跟随其后的垄断化状况,但如今已经大相径庭,“巴黎成衣秀场因新成员的加入而日趋精彩”。

设计师陈鹏在结束他的2024秋冬巴黎时装周发布后,观察总结说:“通过我与时装公会以及一些海外友人的交流,其实时尚业内人士是非常了解中国的。他们密切关注着中国的时尚动态,也很清楚地知道设计师人群与中国商业品牌的规模、运营模式与动态,甚至他们预判的未来一到三年的发展。大家都坚信中国的潜力,并且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契机与中国展开多方面的合作,每一个切入点都很细小且精准”。

从中国苏州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后,陈鹏前往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进行深造,获得了男装设计硕士学位,并创立了独立设计师品牌CHENPENG,由他设计的羽绒服席卷全球明星的衣柜,在时尚圈引爆“羽绒潮”,他也曾是北京冬奥云4场表演及1场仪式的服装设计师,是当下中国时装设计的耀眼的新星之一。

对世界时尚舞台上的“中国性”,他有自己的理解,“ 中国性是多元的,通过前期大批代表性设计师和品牌的铺垫,当下国际时尚语境中的中国性是自信的、多元的、强大的、高质量的以及充满无限可能的”,他说,“但是每一个中国品牌走出去的目的不尽相同,所以关注到自身的需求,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要做到水土相融,用融会贯通的方式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同样参与此次巴黎时装周发布的,还有设计师周睿。作为首个入围LVMH Prize青年设计师大赛决赛,并拿到Karl Lagerfeld 大奖的中国人,她告诉我们, 2021的获奖对于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是很大的帮助,经由LVMH的全球影响力,得到了很多国际关注和商业机会。

作为一个对巴黎不熟悉的外国人,她没有“迷恋”或“崇拜”的热情,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任何挑战,“事情到了你眼前,你就会祛魅”,她说:“我不去定型,觉得这就是巴黎,这就是法国”。

同样,她觉得如果将“中国”简单的作为身份、品牌的定语时,就容易有刻板印象。“事实是,我就是受中国文化滋养长大的,但我希望我们不要仅仅被框定在‘中国品牌’这样的标签里”,她说,“中国女性通常有隐忍、坚韧和勤奋的特性,也都有内心的执着和渴望,可能因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缘故,相较于欧美女性,大家更腼腆和害羞,可能会被视为不善于表达,但我们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的”,她语气平静,是一种因自信带来的稳定。

时尚是充满竞争的舞台,想要领先或保持领先,辩论或执拗“源于中国”还是“巴黎诞生”显得浅薄无力。无论过去、 现在、将来,开放都是时尚产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尊重并接受多元文化的创造、文明互鉴可能是世界时尚的理想之境,因正如戈巴克的明示:“创意,永远是未被探索的领域。”


同一屋檐下

回望中法建交60年,时尚教育在两国的时尚产业和高等教育的历史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法国时尚学院领军的法国时装专业院校与中国高等院校一起,成就了一个个适应当代世界的时尚培训的跨国教育案例。

第一个起点,始自于1998年,江苏省教育厅和法国巴黎教育局在苏州工艺美院设立中法江苏时装培训中心,成为了法国教育部门第一个与中国合作的职业教育项目,当时受限于种种因素,时装设计还被划归于职校领域。

2002年9月,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法国巴黎时装公会教育集团国际服装学院合作建立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Sino-French Institute of Fashion Designer),成立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服装高等院校。这也是从职校到高校层级的一次提升。次年,法国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MOD'ART International)与上海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也是国内第一个引进奢侈品营销与管理专业的学院。

2004年,法国高级时装学院ESMOD在中国授权办学的北京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校正式成立,后更名为中法艾蒙时尚学院。通过合作办学与人才教育,中国时尚热土将热爱时尚的学子聚合在同一屋檐下。

为了促进人才流通,法国也开展法国学生中国行的教育项目,据张喆的介绍,他发起了全球时尚管理专业EMBA项目,由法国时尚学院(IFM)、纽约时装学院(FIT)和香港理工大学(Poly U)三校合办,在过去十数年里,他每年组织安排法国学生来上海的相关企业走访学习。

经过在中国十多年的带国际学生一线考察,张喆与欧美时尚学院的带队老师也都见证了中国时装企业的显著变化——首先,在上海、深圳的中国企业的高管中能说英语的越来越多,毫无障碍地能和国际学生进行沟通;其次,市场上有特色的时装企业也在增加,张喆写道。“之禾在可持续发展、素然在多品牌发展的探索,还有鼎天时尚在提花织物方面的专业深度,都让这些国外时尚专业人士印象深刻”。

2003年10月,在“法国中国年”活动上,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饱含深情地致辞,“从凝重的青铜古器、精致的宋代绘画到激情洋溢的当代艺术,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到上海街头的时尚装束,前来与我们相会的既是今日的中国,也是永恒的中国……感谢所有与我们一起进行美好探索的中法两国人民,让友谊生生不息”。

站在中法历史的新起点,我们相信将与世界相会的,是中法共同创造的美,是经历祛魅后的文化共赏互鉴,更是来源于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共同意志。

撰文:朱喆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标签 :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