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4-06-03 14:59:56
打印
字体大小

中法时尚60年「上」:不可抗拒的崛起——中国之后,还是中国

记者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4-06-03 14:59:56



2023年夏天,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总裁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 亲自带队来华考察,根据《华尔街日报》3月的报道,“中国行”期间,集团高管们被总裁要求重新评估投资计划,不但没有一个项目被取消,而且“加码”中国市场也已板上钉钉:中国各地旗舰店将不断升级,LVMH旗下的旅游零售商DFS集团还将在海南岛建造一个购物和娱乐综合体,计划有1000个奢侈品牌入驻,并称该举为“前所未有的投资”。


押下这些“重注”的原因是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LVMH的数据显示,集团全球销售额的20%都来自中国。2024年1月,集团首席财务官表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自2019年以来已经增长一倍。另外,包括开云集团(Kering)、爱马仕等法国奢侈品集团和品牌也在去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表示了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中国中长期发展潜力依然强劲”,根据贝恩(Bain)咨询公司推算,到2030年,中国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的占比将从23%左右增至40%。


对中国消费力的依赖和信心,成为了当下法国奢侈品的集体信念,以至于轩尼诗(Hennessy)的首席执行官洛朗∙布瓦洛 (Laurent Boillot)在被问及下一个巨大的奢侈品市场会是哪里时,他回答:“中国之后,还是中国”。


短短8个字,字里行间似乎也隐约透露着中国时尚消费力的“威力无穷”。2018年2月,复星国际购得法国高级时装屋Lanvin控股权,后续又收购多个欧美时尚品牌,于2021年正式成立“复朗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全球性奢侈品集团,彭博新闻社专栏作家大卫·菲克林(David Fickling)曾经的论述无疑是给奢侈品世界里的中国力量做了极佳的诠释:“如果你是表现不佳的品牌,又在亚洲有很高的知名度……也许是时候为(这些来自中国买家的)收购做好准备”。


回首1992年,北京王府井半岛酒店里出现中国第一家路易威登精品店,如果说当时的法国人还不知道客人是何模样,那么,如今30年过去,“中国买家”的面目已清晰可见。



时尚前驱们的相遇:戈巴克的中国朋友圈

前法国高级时装工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

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赴法深造的留学生之一,张喆1986年进入巴黎第九大学商业策略与管理专业学习,就此与中法时尚结下的不解之缘,见证了两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时尚行业的风云变幻和激烈变革。

当下,“中国资金”(money from China)的涌现,用他的概括,是中法时尚共融共生的新阶段。若要深究背后的发展过程,则需要把目光拉回历史,看看一些时尚先驱的经历。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纺织业,1983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布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可以自由购买面料和服装,中国服装市场和服装制造产业由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服装教育也拉开帷幕,也诞生了许多带着中法时尚文化交流烙印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前身)、天津纺织工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西安纺织工学院等一批当时的纺织工业部下属院校相继开设了服装专业,张喆和他的太太方敏作为西安纺织工学院的年青教师,得益于自身的奋斗进取,先后获得国家资助赴法留学的机会,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留学对中法时尚行业将意味着什么。


1986年,法国正筹备法国第一家时装专业研究生院——法国时装学院(以下简称IFM,Institut Français de la Mode),在创始人皮埃尔·贝杰(Pierre Bergé)所在的企业Yves Saint Laurent公司的资助下,方敏凭借卓越的学识和能力,成为了IFM的首届毕业生,也是IFM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张喆则在时装市场营销和管理等专业上汲取法国的时尚理论与经验,也进入了时尚产业,开始研究与实践探索。


“那是一个靠国际邮政书信往来的时代,我们‘海投’了很多学校,在茫然中等待消息”,张喆提及往事时仍饱含激情,在他心里,巴黎的来信为前路指引了方向,更为夫妇日后闯荡时尚圈注入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


学成归来,他们肩负的是助力中国服装专业学术和产业发展的重任。1991年,当西安纺织工学院委托方敏邀请外国学者讲课,她冒昧又大胆地把自己的好老师, IFM负责人之一的迪迪埃•戈巴克先生请来了中国,给中国学生讲了一周的课,谁能想到,十七年后戈巴克先生成为了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的主席。在《亲临风尚》一书中,戈巴克也记录下了首次来华的重要意义,不仅“接受文化差异方面的教育”,更在于,“自此,(中法)学校之间的互换交流及专业人士会晤一直没有中断过”。


“中国服装界真诚的朋友”,原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杜钰洲评价戈巴克先生时如是说。不论是他在教学时,还是在1998年成为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后,“曾数十次往返于中法之间,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行业组织、企业家、设计师、服装院校和有关行政领导建立广泛友谊”。


张喆是中法时尚领域合作的亲历者、操作者和见证者之一


张喆20多年来与戈巴克先生领导下的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紧密合作,将中国的服装企业领导人带去巴黎,更是将众多年青有为的法国设计师带入中国。回想那些里程碑式的场景,仍历历在目:1999年,他陪同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曾任中国服装协会副主席)等人前往巴黎时装周与戈巴克见面;2003年,他将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马塞尔 ·马龙如(Marcel Marongiu)带给了中国时装品牌爱特爱(该合作项目持续至今),2004年,中国服装设计协会选派的6名中国当代优秀青年设计师武学凯等人携作品在巴黎时装周期间在卢浮宫举行了展示会;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戈巴克又带来8名青年法国设计师在中国时装周期间举行了一场时装表演,其中多位设计师在张喆的介绍下与中国时装品牌开展了长期的合作;2006年10月,张喆将中国时装设计师谢锋的吉芬品牌带上了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戈巴克评价中国设计师在巴黎时装周上的首秀“刷新了世界时装史……标志中国正在向一个时装大国过渡”……


对张喆而言,他正是这段重要历史进程里,中法时尚领域合作的亲历者、操作者和见证者之一。


1986年,他们夫妇二人作为翻译,协助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参加法国女装展,“当时的业务基本围绕中国制造、加工外国品牌服装展开”,他说,“从那时起,中国在全方位,多路并行,学习如何做时装行业”。


客观数据也支持着他的观点,1987年,中国纺织工业进行战略调整,在保证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着重出口创汇,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国,并长期保持中国出口创汇第一行业……他将这段期间的中法时尚关系概括为“中国生产,法国购买”。此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时装零售体系的逐步建立,大约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呈现出了“中法合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局面,张喆指出,“百货公司的专柜制”作为中国独有的时装零售模式也给海外品牌提出了一道“中国售卖”的难题,包括法国奢侈品牌在内的各类型时装品牌都在着力突围。


与此同时,中国时装设计也开始加足马力,自2006年起,中国时装设计师与品牌开启了在法国巴黎高歌猛进的时代。




“郭培在巴黎是传奇”

郭培在巴黎收获了许多可贵的经历与知音

如果说谢峰以首登巴黎时装周为高亮的起点,那么时装高定设计师郭培以“庭院”系列作品压轴亮相2016年春夏巴黎高定时装周,无疑将中国时尚在国际舞台带入了新的篇章。


郭培在巴黎是传奇,这一说法不足为过。不仅因为她实现了在法国高定舞台的首场发布,也是法国巴黎高定工会百余年历史上,首次给一个第一个做申请、未曾在巴黎举办过一次秀的设计师发出邀请。


尽管已在无数回采访中复述过那次的体验,但郭培仍带着纯真的热情,讲述了巴黎于她的意义。


作为第一批科班毕业的中国服装设计师,郭培和所有同学一样,知道巴黎是所有设计师的梦想之地,也是“遥不可及”的时尚塔尖,去巴黎也从未提上她的事业日程,她心中最向往的只是一条能实现她生命激情的“大裙子”,为此,她可以无限勇敢。


她先是离开了供职的商业品牌,成立了自己的“玫瑰坊”,随心所欲地创作。2006年,她以在巴黎战争博物馆看到的拿破仑的军服上看到的细节、刺绣图案为灵感,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了自己第一场高定发布会《轮回》,她的经典代表作、耗用5万多个工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工艺与西方的刺绣工艺的《大金》便出自于此。


发布会惊艳四座,有欢呼,有掌声,也有不解,更有甚者说她“疯狂“,对此,她内心五味杂陈,直到她读到了《费加罗报》记者在报道里说自己被她的作品深深感动,她由衷地叹了口气,觉得终于有能懂她的人,“在那个年代,(设计师)太需要鼓励和肯定了”,郭培说。


后来一次中法设计交流活动,杜钰洲部长邀请戈巴克等法国行业权威来华,活动期间来到“玫瑰坊”,这位法国行家在工作时仔仔细细看了许久,对着《大金》,弯下腰反复端详,嘴里不断喃喃赞叹,离开时也一步一回头,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他言行里透出的赞许让她难忘。


很多人都建议她应该去巴黎,但她一直没有真正的启程。直到有一天,她先生以罕见的严厉口吻提醒她“你可以不去巴黎做秀,但你不可以不了解!”于是,她抱着学习的心态,跟着先生去了一趟巴黎。


“我不想被巴黎改变,但也恐惧会被巴黎拒绝”,多年后,郭培袒露了当时犹豫的原因。


巴黎处处是奇遇,她见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业内人士,更难忘的是,在她回国前,一位巴黎高定工会工作多年的女士和她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对话。


她把法国高级定制公会的会员评选标准告诉了郭培,答案直白得超乎她的预期——“目的、贡献、工艺”,以此为参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郭培递交了申请,令所有人惊讶的事发生了,她获得了许可。“十年里,我所有作品的制作工艺、面料等相关数据和凭证都留着,我只是老老实实地交上去了”,郭培坦诚道。


而后,便是人们熟知的成绩,10场高定大秀,收获一次次的赞叹和感动,郭培成为了Haute Couture名录和博物馆艺术收藏体系的设计名家。


与其说巴黎是成就郭培事业的地方,不如说是她的“知音”,在收获感动之地。不论在华丽的历史遗迹、在丰富的艺术馆,还是在集市的角落,她总能觅得良友,寻得伙伴。


与其说巴黎是成就郭培事业的地方,不如说是她的“知音”,在收获感动之地。不论在华丽的历史遗迹、在丰富的艺术馆,还是在集市的角落,她总能觅得良友,寻得伙伴。






撰文:朱喆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标签 :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