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5-10-13 17:14:33
打印
字体大小

TUYUE涂月:从光中显化的语言终止与频率容器

By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5-10-13 17:14:33

那些身影在光影中移动,他们既非模特也非衣架,而是更接近于某种本质的形式存在。TUYUE将这个系列命名为《Zenith|正午》。没有传统T台,没有表演性质。唯有黑压压的影子和白茫茫的光,以及最后定格在视野中的墨迹——「正午」二字。他们尝试向我解释:服装不再服务于审美。甚至超越了美丑的二元判断。它们是意识的容器,是频率的物质化呈现。我理解这种说法:就像我们透过衣着记住某个时刻的自己,这些衣服也在记录某种不可见的振动。




模特出场顺序来自正午的视觉感受。就像直视太阳后,光在眼底留下的短暂印记——从刺眼白光,经过橙黄、金棕、蓝绿、紫晕,最终归于黑影。色与光在空间里缓慢移动。从炙热到寂静。TUYUE让服装成为这段旅程的载体,让秀场成为一次「视觉的内观」。


设计延续了涂月的诗性叙述,但已不再倚靠任何具象的中式语汇。没有立领,盘扣。「东方」被还原为感受。藏匿在颜色的温度,线条的留白,和对节制与从容的信仰中。




场内没有传统音乐,只有细微的声响在空间里流动。像是建筑自己在呼吸,间或夹杂着几不可闻的人声呢喃,如同梦呓。这让我想起童年乡间的夏日正午。阳光明晃晃地,毫不留情地曝光所有角落。世界被照得透亮,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热气在田野上蒸腾,扭曲了远处的景物。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被灼烤的气味,浓烈得让人窒息。


但奇怪的是,我们从未感到不适。那些正午时分,我们就这样安静地待在屋檐下或树荫里,无所事事。无所思索。无需言语。无有定义。只是存在着,如同热浪中微微颤动的光线。那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寂静,一种不需要任何来填充的饱满。


服装在静默中展示着它们的存在,就像当年田野里的一切。衣服面料经过漂白、植物染与压光,颜色简单克制,像是被正午阳光漂白过。任何多余的华丽装束都被摒弃。设计师杨盈盈说,这不是极简主义,而是一种「频率的稳定」:当一个人的情绪、意志与身体达成一致,进入一个安静但坚定的内在共振状态。不是空,而是全然。我想,这就是褪去社会标签后,最本质的自己。


整个秀的概念建立在一种激进假设上:语言并非连接世界的工具,语言是后来的事。当我们真正与世界共振时,并不需要语言。需要语言的时候,连结已然产生了距离。因此才有了这场摒弃传统叙事、强调前语言感知的发布会。语言不是创造关系的起点,而是对已存在之物的补述。在我们「感知」到某种事物的存在之后,才会试图用语言去捕捉它、命名它、阐述它。


创始人提到一个词很有意思:「语频织者」。她构想了一个群体,不是修女,也不是艺术家,而是一群修补语言网格的人。透过穿着这些衣服,她们在维持某种内在秩序的稳定。这让我想到:我们每个人,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修补着生活中的裂缝吗?最打动我的是那个「正午悖论」:「越是明亮,越是盲目。」我们总是追求更耀眼、更丰富、更强烈,却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感知细微的能力。而这个系列,恰恰试图在最强光中寻找那最细微的振动。


在秀的尾声,强光渐褪,光轴收束。书写「正午」的瞬间,没有激昂,没有神圣,只有一种极轻柔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像一段从未说出口的话,一个从未被命名的自我被看见。光线渐渐柔和,但那被照见的感受却长久留存。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觉醒不必轰轰烈烈,它可以如此自然。这不是一场时装发布,而是一次关于存在的练习。在语言终止的地方,学习重新感知。也许,真正的奢侈,并非是永久地停留在正午的无影之境,而是曾彻底地沐浴过那强光,从此深知,即便影子归来,那也并非我的全部。只是体验过。然后,记住它。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