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匠心到全球视野 书写品牌发展重要里程碑
中国最具新摩登境界观的开创性东方文化艺术香氛品牌观夏(To Summer)于九月正式落成中国香港首店——「观夏铜锣湾 To Summer Causeway Bay」。此次启幕标志着品牌在完成内地8个城市、15家店铺的战略布局后,迎来全球化语境下的重要发展里程碑。观夏以独创的“在地文化转译”空间哲学,将香港制造业黄金时代的无名女性故事凝练为可触可嗅的东方美学场域,展现品牌对城市文化的深度探索与诠释,再次印证其作为东方香氛领域开拓者的先锋地位。
转译香港记忆,致敬「制造」之手
从上海湖南路老洋房、北京成贤街四合院到成都祠堂街历史建筑,观夏深入在地文化,让空间从古建中生长而出,演绎「旧土新生」的摩登故事。秉承「东方美学和在地文化的现代转译场」这一核心理念,此次「观夏铜锣湾 To Summer Causeway Bay」,深入挖掘「香港在地文化」,以「香港制造」为空间概念核心,特别聚焦于1960年代香港制造业起飞时期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女性」。
曾经,无数香港女性走出家门,踏入街铺、工厂、写字楼……她们一路前行,身侧高楼拔地而起,眼前风貌日新,城市就此展开新篇。她们的双手,铸就了香港的半壁筋骨与灵魂。如今,观夏叩响东方香气的黄金时代,致敬「香港制造」,也致敬那些未被铭记却无比重要的无名女性。
空间:观夏在香港的第一个家
此次,观夏择址铜锣湾恩平道52号,在这栋诞生于六十年代左右的建筑里,当年香港女性收拢、铺展过的布绸,推开珠帘,与诸多香港制造工艺,在此化作摩登的风景。空间由东方原料·工作室、长物亭、书房与浴室四部分构成,是观夏献给香港的一座城市精神美学居所。
从外经过,沿街橱窗静置着品牌读物《她城游记》,这本观夏创作的城市手记,以两条行走路线串联女性手工业与女性文化精神空间。作者以第一视角引读者漫行香港这座「她者之城」,见证香港女性的生活印记,也致敬这座城市多元包容的灵魂。
东方原料·工作室
推门而入,地面铺陈的小粒马赛克砖从1958年建成的建筑,落入观夏香港新居:素净的瓷砖平整地覆于地上,在铜锣湾这个繁华热闹的街道里,替建筑守住一份来自手工时代的静气。右侧的东方原料·工作室讲述观夏的东方香气故事。原料串联,点亮了东方的气味地图,也将珍稀的香材与精油归置为展览,与香港朋友一起分享时间的作品。这是观夏对香港说的第一句“你好”。
原料台架上,老相机与《她城游记》的旧照片相映成趣——香港摄影俱乐部何时出现女摄影师的身影?感谢年过四十的常惠珍拿起相机。那个年代,香港女子执笔捧书、握持匠器,观夏将其悉数珍藏,笃信时代终为她们留座。产品陈列之上的书架密集摆放香港香料与植物相关典籍和调香师笔记,字句间流淌东方香材的生命史诗。
长物亭
左转步入长物亭,这方寸之地是观夏献给香港的深情赠礼,以工艺气息致敬历史,为港人辟出一方安放心意的时空。观夏特邀香港设计巨匠陈幼坚联袂打造,以本土情怀为视角,还原香港制造业的文化脉络图景。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历经五十五载淬炼其“东情西韵”设计哲学,将深厚绵长的港岛情怀,娓娓注入这隅空间。
踏足其间,俯拾皆是「香港制造」的印记:白铁叮咚锤打声犹在耳——十九世纪客家匠人携「硬打硬」技艺渡港,柔韧铁皮化作信箱,守候香江潮风;深水埗布艺市场的绸缎包裹记忆,香港循环木托起活字印章,在长物亭落印,清朗心意在撇捺间流转。陈幼坚更以在地文化共创者的视角,将城市肌理织入花笺与包袱皮。对港城的赤子情愫浸润每道纹样,令本土文脉在当代设计语汇中焕发生机。
在品康普茶、写花笺、落印章、裹函套、打包袱皮的仪式间,香港手工艺的气息也在空间里流淌开来,仿佛又回到那个纯粹以双手郑重缓慢地雕琢,就足以好好生活的年代。
书房
珠帘轻拨,六十年代香港女子围坐串塑胶花的旧影随珠玉轻碰浮显。掀起珠帘,由此进入书房,此间陈列着观夏精心挑选的香港女性史册与工艺典籍,回溯港城东情西韵气质的淬炼之路。观夏书房中,盛放女性作家自由奔放的思绪,也珍藏着港人对街巷店铺的缱绻记录和情感。
浴室
巡步至深处,浴室空间以女性梳洗时光为灵感,观夏洗护等产品系列静候于此,仿佛步入一段温润的时光隧道。
文化:「她城游记」,共筑在地文化精神空间
每一个观夏的独立线下空间, 我们都深入在地文化, 从上海湖南路111号的百年西班牙老洋房、北京国子监街23号四合院,到成都祠堂街四川美术出版社旧址、广州东山口百年私宅,观夏以文化淬炼「一城一故事」的专属叙事。
此次全新启幕的观夏香港店不仅是香气的殿堂,更是东方美学与在地文化的现代转译者,特别推出在地刊物 《她城游记》。以第一视角带领读者寻觅香港中那些女性空间,翻开这本游记,你能看到一份当代香港女性自在生活图鉴。跟随指引,一一探寻那些手工艺店铺,看她们平静、怡然自得地度过时光;在某些地点,坐下来加入其中。又或者,循着张爱玲、萧红的文学足迹,推开隐藏于钢铁森林中的一方隐秘空间,在文化与美的灵气里深潜。
女性手工业路线蜿蜒于城市匠脉之间——
手雕麻将「金發麻雀」第二代传人何秀湄执刀刻牌,全港唯一女师傅的刻痕里藏着七十余年光阴;元州街陈文雕刻坊中,活字印刷机虽已喑哑,陈秋凤却以女性独有的恒久耐心,在工作坊里延续油墨的温度;宝灵商场改衣婆婆的针线穿梭市井烟火,织就一代香港女子的坚韧图景。她们在喧嚣都市恪守专注怡然,让观夏珍视的匠人精神落地生根。
女性文化精神空间路线漫溯精神灯塔——
上环莉莉書屋的柚木书架间,镇店的古书皮脊、英文典籍的沉香曾是书迷朝圣的密码;大坑第二巷战前唐楼的几何纹饰下,THE SHOPHOUSE艺廊三层复合空间如「有质感的白纸」,让香港工艺元素在斑驳水磨石地上低语前世今生;位于上环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亚洲艺术文献库,自2000年始便秉承「艺术即学问」的概念,廿载深筑亚洲当代艺术的知识星图。这些城市精神空间在寸土寸金之城拓出自由疆域,让香港精神在掌纹间具象成形。
观夏经由「她城游记」打开这些店铺的门,看见并记录她们「打开自己世界」的故事,致敬香港这座「她者之城」,重构城市文化地图。
此次品牌携新店「观夏铜锣湾 To Summer Causeway Bay」,期待与香港的朋友一起,以香为引,共同触摸这座城市的肌理与温度,感受东方之美的当代回响。
(图片及文字来源于:观夏To Summer)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