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5-04-30 12:29:09
打印
字体大小

Michael Kors不仅错在“杨紫”

By
FN团队
发布日期
2025-04-30 12:29:09
杨紫被写成“扬紫”,一字之差却最终像蝴蝶效应一般掀动了一场中国时尚品牌的危机公关风波。表面上看是错字引发的问题,但深层剖析却是品牌中国区管理团队的失位与决策混乱,而更深远的影响来白其海外的品牌总部动荡的高层与品牌资产正在经历另一场风波。



好端端邀请品牌明星代言人的正面宣传,反而因为一字之差造成了口碑崩坏的负面公关危机,Michael Kors中国区的表现给所有品牌上演了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一出荒唐闹剧。但如若细究,其实能发生这样的事,绝不仅是因为一字写错的偶尔,更深远的问题恐怕在其品牌组织架构的内部乱象。

4月27日,轻奢品牌Michael Kors(迈克高仕)团队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致歉信:“由于在昨日发布的迈克高仕亚太区品牌代言人杨紫相关内容的小红书帖子中出现了错别字,在此,我们诚恳地向杨紫女士道歉。在发现错误后,我们第一时间向代言人本人和经纪团队致歉,并第一时间对错字进行了修改。”


Michael Kors将代言人“杨紫”写成“扬紫”深夜发布致歉声明


也就是在此前一天,轻奢品牌Michael Kors的小红书官方账号在亚太区代言人杨紫相关宣传内容中,将“杨紫”名字误写为“扬紫”,在其评论区引起渲染大波,至4月28日评论已高达1.1万条。其中,排列第一的评论被不断往上拱,它向品牌方提出了明确的四点诉求——1、公开道歉;2、以往买过wc的紫粉开发票;3、今天买了的退货;4、明早打官网电话。

错字事小,而点燃导火线的却是品牌方的处理方式——据悉,在粉丝发现错误后,品牌方未及时修正,反而删除粉丝维权评论。此外,品牌方的社媒团队操作同样令人迷思——同样一封致歉信,Michael Kors品牌在小红书官方账号发布的内容配图为白色空白图,而在微博发布的配图则为致歉信全文,亦让人咀嚼其弦外之音。

实际上,近两年品牌面对“翻车”的危机公关比比皆是,像小仙炖燕窝因宣传内容与实际产品不符,干燕窝含量不达标而被北京市朝阳区市监局罚款。尽管品牌方祭出章子怡、陈数等明星为其“投资人”兼忠实用户来挡箭,但更让消费者质疑其明星背书;此外,Prada亦称得上在雷区中几进几出的奢侈品牌,此前因连续选择郑爽、李易峰等艺人代言,随后遭遇“代言人塌房”,但Prada最终做出了绝对正确的决策,那就是专向宇中国女足合作以挽回形象。

事实上,娱乐明星的个人行为风险对品牌声誉的连带影响几乎无可避免,尤其当消费者觉醒、行业监管加剧,品牌方本身就应当摒弃短期流量思维,与其“种草”割完就走,应当“种树”后人乘凉。


在小红书平台,Michael Kors的相关话题围绕杨紫事件不断发酵


而Michael Kors的应对之错,更暴露了它组织架构、决策紊乱的弊病。

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团日前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6.4%至10.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大跌73%至2400万美元。旗下三个品牌均出现下滑,Michael Kors营收同比下降15.9%至7.38亿美元,Versace营收大跌28.2%,Jimmy Choo的零售销售额下降5.3%——其中,Versace已经被Prada集团全权收购,实际上这一业绩参考意义已经不大。

也就是说,Capri集团如今旗下的主力品牌就仅剩下Michael Kors,而它在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表现堪忧,销售收入大幅下滑43%。体现在零售渠道,过去一年,Michael Kors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不增反降,尤其是直营店数量已经净减少11家——据官网数据显示,Michael Kors目前在中国大陆拥有169家门店,包括103精品店和66家折扣店——如在北京,去年接连关闭了三里屯太古里、APM、朝阳大悦城的标志性门店,目前在北京仅剩3家精品店在营。

华东市场是门店布局的首选,而江苏、上海、广东则分别是Michael Kors店最多的前三。但不仅于此,Michael Kors的铺店实则已深入到了中部和西部的三线、四线城市。

店铺数量的升降表现,直接体现了一个问题——Michael Kors卖不动了。过去一年余间,Michael Kors一边关闭正价精品店,一边加开折扣店铺,在门店规模整体缩减的情况下,折扣店净增加了3家。

与之相应的表现在业绩上,亚洲市场是Michael Kors销售最疲软的市场,销售额在第二财季大跌43%,已经连续多个季度收入双位数下滑。

而在小红书搜索“Michael Kors”词条,位居前列的都是诸如“MK前销售终于敢出来说话了”、“从此避雷MK这个品牌”、“MK道歉”等话题……揭示的问题显然不只是品牌的市场公关团队的问题,实际上裂痕已蔓延至品牌的销售团队。


而Michael Kors本身作为美国时装设计师的同名品牌,在1981年成立于纽约。原本他走的路也与大多数设计师没什么不同,但得益于香港企业家、曹光彪之子曹其峰(Silas Chou)的慧眼相识,他在1990年Michael Kors濒临破产时入股一举成为最大投资人,最终在2014年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时退出,彼时估值已超90亿美元。


不用多说,Michael Kors早已不是昨日的Michael Kors,而事了拂袖去的曹其峰才是真正赢家。

撰文:Anso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标签 :
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