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字体大小
今年三八妇女节,H&M选择了将女性设计力量表达作为企划核心。这举措背后,是H&M对当代女性力量的关注,也是H&M对可持续发展多元路径的探索。
关注“她力量”崛起
而在时尚产业,女性却又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到2025年,全球女性服装市场预计将达到9634亿美元,而女性在时尚行业劳动力中又占据很大比例,特别是在设计、零售和制造岗位……这些数据,让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聚焦女性社会话题,关注当代女性在职场、家庭中可能面临的种种不公乃至伤害,积极为她们寻求身心的安全和尊重。
品牌们愈发深刻的认识到,女性力量,不仅是“她经济”所代表的消费力,而在于女性本身。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而企业、品牌的精神高度也将从其对待女性的态度中折射。
据公开数据显示,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在内的九所美院中女性艺术生占比约70%,而中央美术学院历史上走出了喻红、向京、常沙娜、陈若菊、吕越等多位不同艺术领域的杰出女性设计师。这或许也是H&M牵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原因所在。
而从2024年12月19日举办的颁奖典礼结果来看,获得最具创新可持续设计师奖的黄斯赟,拿下最具潜力可持续设计师奖的马滢儿,荣获最佳实践可持续设计师奖的林明锜,以及最受欢迎可持续设计师奖得主王芷涵,均是年轻女性设计师,也再度验证了女性设计力量崛起的必然性。
“无论是举办大赛,还是将大赛作品展示在门店,我们都是希望将大家的关注重点引到中国年轻的时尚创意者领域,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励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可持续时尚设计。”H&M市场部负责人Tamara Nechepaeva在采访中强调。她尤其指出,大赛冠军设计师黄斯赟,不仅展现了年轻设计师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也能够很好的代表女性时尚创意者的形象,让时尚行业以及时尚消费者看到女性杰出力量的绽放之姿。
“对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从赛事走向市场并成为H&M今年妇女节企划的重点,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设计能力的认可,更是品牌对可持续时尚理念的肯定。”在接受FN中国采访时,黄斯赟说道。
“我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在市场上引起共鸣,激励更多人关注环保和创新设计并自发选择可持续时尚。我也希望让更多女性看到女性力量崛起这一当今时代最令人振奋的现象之一,认识到女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角色,而可以勇敢地追求自我表达和独立。而时尚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正是女性表达自我力量的重要工具,希望我的设计,帮助女性更好地表达自我,让她们在每一个场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美。”
而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时装设计方向的杰出讲师、积极担任大赛的策划与指导工作的侯若祎也表示,为能够与国际时尚品牌H&M携手发掘和培养具有前瞻时尚视野和绿色设计理念的新兴人才、见证中国乃至全球时尚产业绿色转型中坚力量尤其是女性设计力量崭露头角而高兴。
当今时代,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学的表达,更是对未来的一份责任。“我坚信,我们的学生,这些未来的设计师们,将以创新和责任为航标,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引领时尚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开启时尚可持续和谐共生的新纪元。”
挖掘“可持续”内核
正如H&M市场部负责人Tamara Nechepaeva在采访时所说的:“我们今年的三八妇女节企划把重点放在女性时尚创意者身上,正是因为她们是时尚产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时尚可持续的未来。”
H&M在产品可持续、供应链可持续、工作条件、员工幸福感、健康与安全以及女性公平发展等方面持续践行,探索纺织和时尚行业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同时,也以自身规模和影响力,推动更多企业关注担负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祉尤其是女性职场机会平等。
在2023年《福布斯》评选中,H&M跻身全球最适合女性工作的公司榜单,位列第七;而在《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球女性多元化最佳雇主榜单中,同样名列前20名;《金融时报》和Statista的《2024年多样性领导者排名》中,H&M也因其在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而受到表彰。数据显示,H&M集团的女性员工占比高达74%,其中管理层女性员工占比64%,董事会女性员工占比有55%,而在供应链第一线的女性工人比例也达到了63%。
不仅傲居全球市场,H&M也同样深入拥抱中国。就在前年,H&M积极参与了由中国纺联发起的共建FFF(Family-Friendly Factories家庭友好型企业)项目,通过工具开发、能力提升、案例推广的活动形式,在工厂层面进行研究和试点项目,希望以此呼吁各方力量群策群力,一起推动职场机会平等。2024年,FFF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参与第一期项目的H&M供应链工厂完成了制度修订,并根据中国纺联《纺织服装企业家庭友好政策实施指南》,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了适合自己企业的“家庭友好政策”。
每一个声音、每一个行动和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未来做出贡献。而H&M借助国际妇女节企划想要传递的品牌声音,以及带给女性设计力量的真实助力,也终将被更多人听到、看到,并获得越来越多同样关注女性公平发展与女性群体的积极响应。
H&M三八妇女节“与你共绽放《她》设计新力赋能可持续时尚女性论坛”
关注“她力量”崛起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郝凝辉、H&M集团零售大中华区总裁司懿德(Seed El-Achkar)、H&M中国设计中心负责人Andreas Lowenstam及华丽志高级副总裁、华丽智库总监王琼为优胜者颁奖
而在时尚产业,女性却又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到2025年,全球女性服装市场预计将达到9634亿美元,而女性在时尚行业劳动力中又占据很大比例,特别是在设计、零售和制造岗位……这些数据,让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聚焦女性社会话题,关注当代女性在职场、家庭中可能面临的种种不公乃至伤害,积极为她们寻求身心的安全和尊重。
品牌们愈发深刻的认识到,女性力量,不仅是“她经济”所代表的消费力,而在于女性本身。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而企业、品牌的精神高度也将从其对待女性的态度中折射。
兼具时尚与可持续性的获奖作品(从左到右依次为《活态诗学·虚实青韵》-黄斯赟、《The Impossible Wardrobe》-林明锜、《Alight》-马滢儿、《Black Mirage》-王芷涵)
据公开数据显示,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在内的九所美院中女性艺术生占比约70%,而中央美术学院历史上走出了喻红、向京、常沙娜、陈若菊、吕越等多位不同艺术领域的杰出女性设计师。这或许也是H&M牵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原因所在。
而从2024年12月19日举办的颁奖典礼结果来看,获得最具创新可持续设计师奖的黄斯赟,拿下最具潜力可持续设计师奖的马滢儿,荣获最佳实践可持续设计师奖的林明锜,以及最受欢迎可持续设计师奖得主王芷涵,均是年轻女性设计师,也再度验证了女性设计力量崛起的必然性。
“无论是举办大赛,还是将大赛作品展示在门店,我们都是希望将大家的关注重点引到中国年轻的时尚创意者领域,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励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可持续时尚设计。”H&M市场部负责人Tamara Nechepaeva在采访中强调。她尤其指出,大赛冠军设计师黄斯赟,不仅展现了年轻设计师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也能够很好的代表女性时尚创意者的形象,让时尚行业以及时尚消费者看到女性杰出力量的绽放之姿。
最具创新可持续设计师奖黄斯赟的创作作品《活态诗学·生息之境》,使用H&M样衣解构重塑而成,展现了时尚与可持续完美融合的诗意美学
“对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从赛事走向市场并成为H&M今年妇女节企划的重点,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设计能力的认可,更是品牌对可持续时尚理念的肯定。”在接受FN中国采访时,黄斯赟说道。
“我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在市场上引起共鸣,激励更多人关注环保和创新设计并自发选择可持续时尚。我也希望让更多女性看到女性力量崛起这一当今时代最令人振奋的现象之一,认识到女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角色,而可以勇敢地追求自我表达和独立。而时尚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正是女性表达自我力量的重要工具,希望我的设计,帮助女性更好地表达自我,让她们在每一个场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美。”
而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时装设计方向的杰出讲师、积极担任大赛的策划与指导工作的侯若祎也表示,为能够与国际时尚品牌H&M携手发掘和培养具有前瞻时尚视野和绿色设计理念的新兴人才、见证中国乃至全球时尚产业绿色转型中坚力量尤其是女性设计力量崭露头角而高兴。
当今时代,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学的表达,更是对未来的一份责任。“我坚信,我们的学生,这些未来的设计师们,将以创新和责任为航标,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引领时尚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开启时尚可持续和谐共生的新纪元。”
挖掘“可持续”内核
H&M市场部负责人Tamara Nechepaeva
正如H&M市场部负责人Tamara Nechepaeva在采访时所说的:“我们今年的三八妇女节企划把重点放在女性时尚创意者身上,正是因为她们是时尚产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时尚可持续的未来。”
H&M在产品可持续、供应链可持续、工作条件、员工幸福感、健康与安全以及女性公平发展等方面持续践行,探索纺织和时尚行业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同时,也以自身规模和影响力,推动更多企业关注担负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祉尤其是女性职场机会平等。
在2023年《福布斯》评选中,H&M跻身全球最适合女性工作的公司榜单,位列第七;而在《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球女性多元化最佳雇主榜单中,同样名列前20名;《金融时报》和Statista的《2024年多样性领导者排名》中,H&M也因其在多样性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而受到表彰。数据显示,H&M集团的女性员工占比高达74%,其中管理层女性员工占比64%,董事会女性员工占比有55%,而在供应链第一线的女性工人比例也达到了63%。
不仅傲居全球市场,H&M也同样深入拥抱中国。就在前年,H&M积极参与了由中国纺联发起的共建FFF(Family-Friendly Factories家庭友好型企业)项目,通过工具开发、能力提升、案例推广的活动形式,在工厂层面进行研究和试点项目,希望以此呼吁各方力量群策群力,一起推动职场机会平等。2024年,FFF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参与第一期项目的H&M供应链工厂完成了制度修订,并根据中国纺联《纺织服装企业家庭友好政策实施指南》,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了适合自己企业的“家庭友好政策”。
中国纺联发起的共建FFF(Family-Friendly Factories家庭友好型企业)项目
每一个声音、每一个行动和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未来做出贡献。而H&M借助国际妇女节企划想要传递的品牌声音,以及带给女性设计力量的真实助力,也终将被更多人听到、看到,并获得越来越多同样关注女性公平发展与女性群体的积极响应。
撰文:田晖
Copyright © 2024 FN团队版权所有,严禁转载.